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1-3)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序品()

「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

就佛光之作用而論,佛之光明具有不可思議之作用,故稱佛光或神光;佛光富於恩惠,故稱慈光;同時佛光代表智慧之相貌,故有時稱光明智相。此外,從佛之光明而受到利益者,稱光益;由光明而帶來之幸福,稱光瑞;光明能普遍照耀全世界,廣大如海,故稱光明廣海。 

佛之光明具有不可思議之作用,故稱佛光、神光,在《佛地經》裡面講的,佛光普照一切眾生、一切世界,但是,有些眾生不受衪照,因為不是不照,照是照到了,但是,因為他心不淨,起一些邪心、邪念,做些邪行,所以無有知覺。如果人能夠讓心清淨,常提醒自己清淨、無為,就能夠收到佛光,你會感受到佛光安祥,讓人沒有煩惱。 

我們人大都是胡思亂想者多,就是沒有邪心、邪念,也是心慌、意亂、情迷,這樣就接受不到佛光。唯有心清淨者,才能夠受用佛光,佛光富於恩惠,故稱慈光,有慈悲的光明照在我們身上;同時佛光代表智慧之相貌,故稱光明智相,佛心清淨,佛心就能發光,因佛心是完全清淨,衪就能發光,光代表無量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此外,從佛之光明而受到利益者,稱光益,受到光明的利益;由光明而帶來之幸福,稱光瑞,我們常常講佛光能夠普遍照耀全世界,甚至於一切法界,至宇宙無量微塵所有世界,衪都能夠照耀,廣大如海,故稱光明廣海。光明廣海,還不能夠完全說明佛光的浩瀚,因為衪是遍一切的法界,十方一切佛剎土都能夠照到,所以哪一個佛衪發什麼光,十方一切國土的佛都知道,尤其在要發什麼光、要講什麼經?十方一切如來都知道。 

當地的世界,這些菩薩看到光,但,不知道為什麼會發光、光的來源在哪裡?十方世界的如來就會告訴他們,哪個世界的如來在講什麼經,那這些菩薩要去聽,要聽,當然大菩薩乘如來的威德力或者自己的力量,都可以十方國土來來去去、自在無礙。世尊在講經說法,不是只有我們娑婆世界的這些天神、人等等在聽,十方一切佛剎土的菩薩都會來,這牽涉到發什麼光、什麼事情要進展。 

依發光處之不同,復分為二種。一種為發自全身之舉身光;另一種為發自某一處之隨一相光,如由白毫相(眉間)發出之光,稱白毫光、毫光、眉間光;由毛孔發出之光,稱毛孔光等。色光與心光,或常光與現起光,合稱二種光明。 

佛光依發光處之不同,復分為二種。一種為發如來自全身之舉身光,整個身體發出來的光;另一種為發自某一處之隨一相光,如由白毫相(眉間)發出之光,稱白毫光、毫光、眉間光,由每個毛孔發出之光,稱毛孔光,當然還有從頭頂、雙眼、鼻端、腳底,身體各處都會發光。另外,色光與心光之分別,第一種色光是己身所發的光,心光是從心底裡面所現出來的光,這個色光或稱常光,常光是永遠不滅的,跟身體一起隨時都在發的。像我們看到的所有佛像,後面都有劃了一個圓圈光芒,那就是常光所現。如果是心光,我剛講的要從哪個地方發,用心意念讓它發起。上一節我們也學到了,要懂得發光,就要去觀火光,跟火融在一起,它的特性怎麼樣,去了解它,然後才能夠自在無礙起心動念,發什麼光就發什麼光。常光、現起光,色光、心光這些合稱二種光明,是每一尊佛衪所具有的。 

除上述外,魔光與佛光之分別,乃在於魔光導致人心浮動、恍惚,而佛光令人心鎮靜、清淨、澄明,此二種光有時亦合稱二種光明。佛可以發光,魔也會發光,因為人在識陰區宇的話,應該都會起神變,阿羅漢祂也會神變。魔跟佛所發的光有分別,魔光導致人心浮動、恍惚不定。 

一個人心不定,行為不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就是碰到了魔障了,魔的光導致他心慌意亂、胡思亂想;你接觸到佛光,你一定會感覺心鎮靜、清淨、澄明。澄明就是心地不胡思亂想,安祥法喜充滿。你常常到道場,是要受諸佛菩薩給你加持,回家後好像就比較好一點,比較沒有煩惱點,事情比較能看得開;如果,久不來這裡心就亂了,有時候身體就不正常。 

佛、魔差別,在於魔就是在攪亂大眾的心,佛是讓大眾得智慧,讓心清淨,安祥學解脫之道。這佛光跟魔光兩種,有時亦合稱二種光明。你要分清楚,如果在練功學什麼,氣很旺,光明有了,但,心不定,那是你學錯了,要小心,佛光的加持是很柔和的、是適量的,讓你覺得很舒服,不會覺得猛爆力很強,造成你晚上睡不著、興奮、亢奮,大部份走障礙的人都是這樣子。 

你說為什麼睡不著?佛光也好或者魔光照射,魔氣灌進來了,覺得氣很旺,氣旺又聚到頭部,您又不會化解,就覺得睡不著覺,一個禮拜、兩個禮拜睡不著覺,此人之心就慌亂、胡思亂想,行為舉止都會不正常。如果你有善因緣接觸到佛光,這種不正常現象慢慢就會化掉。你修行打坐,練氣,來自於光,得光、佛光都是非常溫和的,你要了解佛光、魔光這兩個的差別。
 

「無量方所,妙飾間列」

現在要講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佛所住的殊勝莊嚴宮殿,發這些光。這些光「無量方所,妙飾間列」在說明上面所講的殊勝莊嚴的宮殿。本句經文這裡在講形跟色方面。
 

此顯第二形色圓滿,言方所者如綺井等,言玅飾者如花文等。「無量方所,玅飾間列」,此顯形色圓滿。方所者如綺井等,玅飾者如華文等。大宮殿玅飾間列無量方所,此釋無量屬於方所。或大宮殿無量玅飾方所間列,此釋無量屬於玅飾。 

形跟色,是指形狀跟顏色圓滿,我們看一般的《般若經》或者一般修行的經典,很少會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衪的清淨佛國土上在講經說法,這裡是我們第一部看得比較深的經典,在講釋迦牟尼佛的自受用土的宮殿,因為衪德行圓滿,感召所發的光,遍無量方所,妙飾間列。 

這裡講說方所者如綺井,像非常漂亮、有裝飾的井一樣,各個方塊都具足;玅飾,就是用非常玅妙的顏色花紋來裝飾。「無量方所,玅飾間列」,就是顯現形色圓滿。大宮殿玅飾間列遍照無量方所,因為它所描述的方法不一樣,這無量是可指屬於方所的無量,如果講大宮殿無量玅飾方所間列,這在解釋無量是指屬於玅妙,種種微妙殊勝的裝飾品。
 

「無量」者六情不能量,故名無量,言無量者或數無量或處無量。此中數無量者,重釋無量玅飾。「方所」者方角與處所,即佔有空間一部分之場所。 

為什麼叫無量?佛,衪不可能無量,衪什麼都可以量、可以知,無量僅是對我們凡夫在講的,「無量」者六情不能量,故名無量,六情是指六根,舊譯經論多譯六根為六情,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皆具有情識,故稱六情。人六根不能測,天神也沒有那個能力,天神對於阿羅漢或者四果境界的這些聖人,祂們都不能測量,何況是佛陀的境界。 

我們常常在講人不知道天的心;天神不懂阿羅漢的心;阿羅漢在想什麼,天神不知道;菩薩在想什麼,阿羅漢也不知道;如來在想什麼、衪的境界什麼,菩薩也不知道。下界之眾生不能懂知上界人之心量,但上界者知悉下界者之心,這個道理我們要記住。 

以無量來講的話,佛,當然沒有什麼無量,意即沒有什麼不能量的。無量之說是對佛陀底下聖人或者凡夫、眾生所說,此等都是不能測量其真實的。佛衪所發的這些光、衪所現的這些善境界,都不是我們所能去測量的,所以說六情不能量,故名無量。言無量者或數無量,這個數量不可能去測量。上一次也講過佛衪是無不可測量的,連恆河沙有幾顆衪都知道,下雨時,雨滴到底有幾滴、宇宙之間的微塵世界到底有多少,雖然是不能講、講也是講不盡,但是,佛陀衪是知道,這是指數目無量但僅佛可知之。

「方所」者方角與處所,即佔有空間一部分之場所。再來就處所無量、地方無量講,一個是講數量、一個是指空間;空間,在宇宙之間到底有多少世界?講不完。此中數無量者,重釋無量玅飾。微妙裝飾品到底是多少?不可說、不可說,以凡夫心是無量的,這是在形容大宮殿,世尊所居住的幻化的淨土。
 

「周圓無際,其量難測」

此顯第三分量圓滿。用周圍圓圈來講的話,等於每個方位都有360度都具足,然後所發出去的遍佈哪裡?沒有邊際。無際,就是沒有邊際,這個邊際到底到哪裡?這個量,也是沒有辦法去測,其量難測。周邊圓滿分行無際,所現其量難以測知,此顯分量圓滿。此處言難測者,可謂大宮殿其量周圓無際難測,或大宮殿其量無際周圓難測。以佛清淨自性感召二土,指受用身所居之土,亦稱報土、報地,此二土難測。據《佛地經論》卷一載,如:(1)淨土與三界無分別,同在一處;(2)淨土在淨居天上;(3)淨土在西方;(4)淨土無邊際,周遍法界。 

這句在顯示第三功德相,如來的德行所感召的分量圓滿。分量是指分位之量,分,指時分;位,指地位、方位,是說事物或生變化之時分與地位,為顯假立法之詞。如波為水之鼓動分位,故波為假立於水之分位者,離水則波無實法。 

周邊圓滿分行無際,所現其量難以測知,此顯分量圓滿。分開時間、空間來測量時,所有的周邊角度跟到達的距離,都沒有辦法測量,這地方所講的難測者,可謂大宮殿其量周圓無際難測,或大宮殿其量無際周圓難測。無際的周圓難測或者是周圓無際難測,文字倒過來,所描寫的名相就不一樣,這是大菩薩在講經說法時,他考慮的無所不到、很周到,具細靡遺,什麼都要講清楚。釋迦牟尼佛對眾生講經說法,有時候就是要說個無量劫也說不完,甘脆用比的比較快,簡單講幾句,我們智慧也不夠,也不能夠接受,所以衪最後總結簡單交待。 

以佛清淨自性感召二土,上面所講的這些大宮殿,它的殊勝微妙莊嚴都是佛德行所感召的。就像你的福報一樣,你的福報不錯的話,你就住幾億、幾千萬的房子,如果你這個福報太淺薄的話,一些簡陋的木板搭起就算你居住的地方,這跟每個人的修行跟福報有關。佛,衪是福德圓滿具足,所感召的淨土,是以清淨自性感召,佛說的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自受用土、他受用土,這二土指受用身所居之土,亦稱報土、報地,此二土我們凡夫怎麼去測? 

現在,在書面上還講講講,還看到一點文字相,根本從來都沒有想到,有,有時候會打妄想,到底佛入滅居住在哪裡?你說法身無所不在,所有十方虛空衪都在,在,到底有沒有像一個人?沒有,衪是無形無相遍入虛空。如果,衪的報化身、應身或者三十二相的圓滿報身,到底居住在哪裡?現在就在講衪居住的地方,這是報土、受用土地方,這兩個我們是沒有辦法去測量的。

據《佛地經論》,《佛地經》也是《華嚴經》裡面的一段,拿出來專門在講淨土到底在哪裡?《佛地經論》就是在論述《佛地經》的經文,這是菩薩寫的,他寫淨土一般有四種情況,如:

(1)淨土與三界無分別,同在一處。那你說三界都是淨土,也不能這樣講,但是,兜率天就居在淨土,兜率天的淨土就在三界內,有兜率天內院;你說普陀山,它也是落在我們娑婆世界範圍內或者我們現在大陸的五大名山之一,都是五大菩薩的淨土,講起來應該是方便有餘土,不是真正的淨土

(2)淨土在淨居天上,四禪之上有五淨居天,這是阿那含果聖人居住的地方,因為他們不還、不再來人間,那邊也是所有的三果聖人(阿那含果) 居住。如果我們看大藏經,常講你要成佛,要修行有進展,一定有善神在誘導或者菩薩在誘導,釋迦牟尼佛的出離、修行、證道,都是這些淨居天的天神在安排的,希達多太子也是菩薩,為什麼要這些天神來安排?菩薩是不用一法、菩薩要學無為法、菩薩學慈悲法,不能用有為法去惱怒眾生,菩薩心清淨,什麼都是住無為,要怎麼做就怎麼做,祂資糧無邊,要這些天神來幫他安排,大至證佛道的地方,金剛坐那裡,還是這些天神指示的;牧羊女蘇嘉達要供養希達多太子乳粥,也是淨居天天神來跟她指導的,你要怎麼去做乳糜,不是我們隨便燒一燒就好了,它是怎麼熬出來的,在經典裡面有講,這是天神教她怎麼做、怎麼做,有好幾種材料,做好後才去供養衪的,不是蘇嘉達她突然間看到,她就供養煮去供養衪,還是淨居天這些天神在誘導。還有金剛坐用的吉祥草,衪在想我要用什麼來做坐墊,然後,忉利天的天神知道了,馬上化一個農人,然後把這吉祥草割了,拿八束來供養衪。像這個淨居天的天神,我們講欲界天神看不到祂,色界天、無色界天神也看不到祂,不懂祂想什麼,這是第二種的淨土

(3)淨土在西方是指第三種的淨土,我們大家最熟悉的西方阿彌陀世界的淨土,為什麼大家都要講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這個世界,沒有善惡道,真正的好地方,所以釋迦牟尼佛特別推崇這個西方極樂淨土再下來講到真正真正釋迦牟尼佛的淨土。

(4)淨土無邊際,周遍法界。你說所居住的大宮殿,也只是一個小地方而已,最勝光曜七寶莊嚴宮殿的光芒或者它所化的遍無量無邊的法界,這才是每個如來佛的淨土,你要講說固定在哪個地方,其實有點跼限在我們所知的知見,因為我們的智慧太低了,跟你講一個有形有相的地方,你就會認定在那邊,其實如來法身遍十方一切世界。
 

此處所言,周圓無際,其量難測,係指受用土實周遍法界,無法確切指出其所在。就佛之受用身所居土而言,係自受用法樂與他受用法樂之淨土。如來受用身土,隨所化生所宜而現或大或小其量無定,雖現廣大亦有邊際,然就地前菩薩智等說言無際其量難測。 

此處所言,周圓無際,其量難測,係指受用土,受用土有兩種,一種自受用土跟他受用土。自受用土,是佛清淨自性所感召的,衪自己所要用的;他受用土,也是如來功德相感召所化,但是供如來身以外的眾生居住的。如果,你修到菩薩的一個境界,初地以上就可以,你要跟諸佛的他受用土幻化結合在一起的,你可能就有一個你自己所想用到的如來他受用土。

後面都在講這些道理,我們以前不懂,現在要慢慢建立一個概念,我們修行人很少去談這些,因程度還不夠,談心怎麼清淨都來不及,怎能談到果報上的這些佛土,頂多是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阿彌陀經》講得很多。現在講菩薩的境界時,這個如來佛的受用身,如來佛的受用土,我們怎麼去享用?每一個人都可以跟衪結合,化成自己的一塊,如來衪會化給你。這裡講的受用土周遍法界,無法確切指出其所在。

就佛之受用身所居土而言,係自受用法樂,自己受用一切法的快樂,跟他受用法樂之淨土,他受用法樂,就是衪本人以外的一切眾生所用,只要你德行夠了,能夠化成、要求化成,什麼的?如來就可以隨意化大化小,化給你。所以說如來受用身土,隨所化生所宜而現或大或小其量無定。如果一個大菩薩,也許他德行好,如來就化一個比較大的他受用土給祂;如果是一個小菩薩,剛成就初地境界的小菩薩,如來就化一個小小的他受用土給他。雖現廣大亦有邊際,在他受用土之間,大菩薩有大塊的、小菩薩有小塊的。不管多大,總是有一個邊際,然就大菩薩,地前菩薩智等說言無際其量難測,人不能測知天的心、祂們的境界,如果佛不講出來,我們不知道天是怎麼樣?我們不懂。

就像忉利天天神要吃飯,是用憶想就來了;要穿衣,想了衣服就飄來了;你要吃蚵仔麵線,馬上蚵仔麵線就現出來,這個就是天神的境界。我曾經看過電視演天神的飲食生活,是一本泰國漫畫改編的,在講忉利天神,祂們在飲食方面,當要吃時,無重量的身體用飛的,要拿一個盤子,一想盤子,盤子就飛來,拿著盤子後天體就開始無重力的飛,飛到樹林裡,那裡有很多的果實,那個水果不是用摘的,心想我要那一顆,那一顆就飄來,放入你的盤子上,而飄來的那個缺口,馬上新的果實就又長出來、遞補上了。而且那個顏色都畫的非常的漂亮,如果經典不講這些,我們也不懂,欲界天神也不懂色界天的境界,色界天的天神在想什麼?也不知道。

同樣的道理,地前菩薩不懂地上菩薩的境界、祂居住的地方;地上菩薩更不懂如來居住的地方,是什麼樣子?這些,以低福德的智慧去推測比你德行高的所現福報的世界,那根本都不可得。我們只能從佛陀所講的經典去儘量了解,哪一個境界大概有什麼現象。
 

受用土唯有一種清淨佛土,然《佛地經論》則謂受用身有自、他之別,受用土亦隨之有自受用土、他受用土之分。因自受用土為自受用身所居,其量無邊,周遍法界;他受用土為他受用身所居,故隨機宜示現,而有大、小、勝、劣之別,其改轉不定猶如變化之土。 

我們要了解,受用土唯有一種清淨佛土。受用土,是講如來的、如來佛的受用土,它一定是清淨的。然《佛地經論》則謂受用身有自、他之別,受用土亦隨之有自受用土、他受用土之分。自受土是自用身居住的;他受土是他受用身來分一杯羹,借佛的威德力有一點點可以居住的地方,因為他還沒有成佛,不可能用自性清淨去化一個自受用土,但是,你想,你修到那個境界,如來就化一個他受用土,讓你暫時去安住在那裡。

因自受用土為自受用身所居,其量無邊,周遍法界,我們不可去思量的;他受用土為他受用身所居,大菩薩有大菩薩的身,身高都是依祂的修證不同而變,這個是隨機宜示現,而有大、小、勝、劣之別,當然大就包括殊勝,小就包括比較下劣,不是那麼完美,這跟你的德行有關,他修的德行,你要如來化一個他受用土給你,你的德行不夠,當然只化有小小的一個,當然本來受用土自莊嚴,但現起來可能沒有那麼莊嚴,因菩薩心還不完全清淨故。其改轉不定猶如變化之土,他受用土為菩薩所寄區,其大小常常在變動,大、小、勝、劣,這些都是會隨其德性而變化的。
 

又如來受用身土三,無數劫所修無邊善根所感周遍法界。地上菩薩及諸如來亦不能測其量邊際。以無邊故如無始時。如實義者受用身土略有二種。一自受用謂諸如來三無數劫所修無邊善根所感周遍法界為自受用大法樂故。從初得佛盡未來際相續無變。如諸功德諸大菩薩亦不能見但可得聞。如是淨土以無量故諸佛雖見亦不能測其量邊際。二他受用謂諸如來為令地上諸菩薩眾受大法樂進修勝行隨宜而現或勝或劣或大或小改轉不定如變化土。如是淨土以有邊故地上菩薩及諸如來皆測其量。但就地前菩薩言不能測。由是二種差別故言周圓無際其量難測 

又如來受用身土三,即謂受用身、受用土、他受用土,一個是如來的他受用身跟受用土,一個是他受用土,這三者是如來無數劫所修無邊善根所感周遍法界。不是說一劫、兩劫,無數劫以來,如來在因位時一直在修種種的功德,所以聚集無量的善根,這種福德兩足尊所感召的,當然如來的受用身、受用土都是周遍法界。地上菩薩及諸如來亦不能測其量邊際,這是講地上菩薩沒有辦法去測量諸如來的受用身、受用土到底有多大的邊際?不是如來不能測知其邊際,如來自己應該可以測量,如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見,只是地上菩薩還是沒有辦法去測量諸如來邊際?因為它是無邊故無始,從哪裡開始?本來就形成一塊,無量無邊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哪裡終結?永遠沒完沒了的大,這宇宙實在是太浩瀚、偉大了。

如果,我們以如實義來講,依其真正的意義來講如來的受用身跟受用土的話,略有二種。一自受用,謂諸如來三(指受用身、受用土、他受用土)無數劫所修無邊善根所感周遍法界為自受用大法樂故,前面講的跟受用身、受用土一樣,有土、有身有什麼作用呢?會感召無量的、非常殊勝的、很大的法樂,大法樂。不是只有受用土居住就好了,你還會感受到那些大法樂,你去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說去居住好像沒有善惡道就好了,你會感受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法樂,道理也是一樣的。

這邊所講的地上菩薩,他受用土的法樂,跟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不一樣?照道理來講,應該沒有什麼不一樣。只是,每個人的修行程度,你去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每個人都是聖人,有的人還是須陀洹、有的是斯陀含境界去的,還沒有到阿那含、阿羅漢境界者,甚至於還沒到菩薩境界去的,祂所感受到的法樂,當然會依其心地清淨程度而遞減。如果一個地上菩薩,已經高於須陀洹、斯陀含、那那含的境界,他們是可以去西方極樂世界,但祂沒有去,祂在這裡,那依佛的自受土所撥給他的他受用土,祂也可以得到那個法樂,當然不輸於西方極樂世界所感法樂,因為祂已經修到菩薩境界。

從初得佛盡未來際相續無變。從成如來佛到盡未來際是不會變化,相續不斷,從菩薩第一次得到的他受用土,以及如來佛所得到的是自受用土,盡未來際相續無變,是不會變化,如來一成佛,自受用土就永遠不會變化,意思是這樣,相續不斷。不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如果三千佛出現完了,這個娑婆世界會滅掉,當然滅掉就會再生。如來的這種自受用土,它不會滅,相續不變。如諸功德諸大菩薩亦不能見但可得聞,像這樣殊勝微妙的功德,所現的如來自受用土,就是大菩薩也不能夠看到,但,可以得聞,如來有講,祂們就可以聽聞。就像我們不知道欲天、不知道色界天、五淨居天、不知道阿羅漢住哪裡?都是從經典了解的。 

阿羅漢隨時隨地都有,只要是聖地就都有祂的蹤跡,只要有道場就有這些聖人駐紮,有那種風景很好的,都有這些聖人居住,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因為他的行為跟修證比你高,你看不到他,有些人看到的都是鬼神,或者是菩薩的化身或者化成什麼形相的

如是淨土以無量故諸佛雖見亦不能測其量邊際。如是淨土之大,如來祂是可以看,但是,如來要擴展到哪裡?不能夠去推測,只能用無量微塵數、無量微塵數等一句話帶過去,因要數都數不出來,要用算數表示也不能及。用我們能夠用的阿僧祇也不能夠表示,阿僧祇已經不可數了,無量阿僧祇,也不能夠全部顯示出那個數量,不能確切的把它講清楚,這是在講自受用土。 

他受用謂諸如來為令地上諸菩薩眾受大法樂進修勝行隨宜,隨宜就是依每個菩薩的根機跟福德,而現或勝或劣或大或小改轉不定如變化土,所以說他受用土是會變化。如果,固定,就說不過去了,你今生修到初地菩薩,或者二地,然後過一段時間,你修到四地、五地,這個隨你修行的境界,如來佛要給你不同的他受用土,這個隨時都是在變化,所以他受用土,也叫做變化土。 

如是淨土以有邊故,像這種他受用土是有邊際的,這個是臨時的淨土,不是真正的像佛自受用的淨土,地上菩薩及諸如來皆測其量,這個是引用圓測法師所講的說法。如果是我的意見,應該如來佛是可以測量,佛是無所不知的,怎麼衪會測量不出這個淨土大小,只是不想表達清楚或說、不說是同一回事,因講不出一眾生能懂得數字,衪應該可以講。但是,圓測法師引用《佛地經論》,這些都是菩薩寫的,菩薩這麼寫,誰也不敢改它。以我們的知見,我們對佛如來的了解,應該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遍虛空法界,多遠的法界,只要有什麼現象,衪都能講 。

但就地前言不能測。地前菩薩來推測地上菩薩所居住的佛的他受土,當然是測不出來,這是程度、智慧、知見的問題。由是二種差別故言周圓無際其量難測。這一段一直在講如來自他受用土怎麼會測不出來呢?這是講功德跟自受用土、他用受土之間的關係。
 

「超過三界所行之處。」

此明第四方所圓滿功德相,謂大宮殿處所方域超過三界所行之處。非如三界諸地,諸眾生愛執為己有,所緣、相應二縛隨增,是彼異熟及增上果。世間眾生,(1)相應縛者乃指見惑、修惑束縛一聚相應之心、心所法,使其不得隨意緣所緣之境。如欲界苦諦下之十隨眠(五見、貪、瞋、慢、疑、無明),一一能束縛相應俱起之心、心所法。(2)所緣縛者乃指惑緣境有毒勢力,縛此所緣令不自在。如欲界苦諦下之十隨眠一一互縛,成同部之所緣縛;集諦下遍行之惑縛苦諦下之法,成異部之所緣縛;又修道之煩惱縛善、無記之五蘊。 

這句經文還是在講方所的範圍到底有多大?此明第四方所圓滿,謂大宮殿處所方域超過三界所行之處。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無色界是沒有一個真正的空間,他可以在人間,可以欲界天、色界天,三界所行之處,雖然是懂得三界,但是,剛剛講的大宮殿的方所都是超越這三界範圍,不僅是地方的大而且質量也好,都是超過三界;三界有九地,是指五趣雜居地是欲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色界天有離生喜樂地、離苦妙樂地、定生喜樂地、捨念清淨地,再下來是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這九地是在說明我們世間凡夫,不管有禪定、沒禪定所居住的處所,如來世尊衪所居住的大宮殿住所方域超過我們三界諸地。

這三界諸地是眾生愛執為己有,眾生有一個執著,有執著就有所緣、相應二縛隨增。為什麼佛法在告訴你用般若智,以般若智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就怕你執著三界裡面的一切善境界,然後以其所緣跟相應緣,這兩種增上緣把你縛住了,綁住了,你就跟他感召,就去那裡受生。是彼異熟及增上果,異熟是一個因,因緣成熟就去受生,生到欲界、色界或者進入無色界定,這是所緣、相應緣兩種來縛住了。

如果學佛法,就是在斷這些纏縛,如果不懂佛法,那也就罷了,反正迷迷糊糊有什麼境界,你就貪著,就感召天界的果報,這是增上果。你學了佛法,什麼境界都不能要,一直捨一直捨,捨到內心清淨、外世界不貪愛、不執著,哪一世可能就成佛了。兩種緣,什麼緣?世間眾生有心、心所二緣所輔。

(1)相應縛者乃指見惑、修惑束縛一聚相應之心、心所法,你為什麼會跟它相應?如果你沒有見惑、修惑裡面的毛病的話,你不應該跟它相應;簡單講,就是你內心還不淨,有心、有心所諸法,心是感應了,心所法是你的毛病要黏上去的根本,使其不得隨意緣所緣之境。由心感召一切境,又有心所法黏上。心裡面的不淨,什麼不淨?就是十個隨眠。不能隨意,你要緣、跟所緣的境界,都要能夠自在。不能自在時,你就被縛住了。如欲界苦諦下之十隨眠,隨眠,指煩惱(五見-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加上貪、瞋、慢、疑、無明等為十),一一能束縛相應俱起之心、心所法。如果,光相應,你沒有心所法、沒有這十個隨眠的話,它不會變成一種法來束縛你,感召你去那邊三界受生,這是相應的。

這者裡所謂五見,梵語 pañca-drstayah又作五染污見、五僻見、五利使,指在根本煩惱中之五種惡見。即:

(a)薩迦耶見sat-kāya-drsti),翻為有身見、虛偽身見、壞身見、移轉身見,即認為身為五蘊之集合,而五蘊之法體實有,故緣五取蘊,而執著於我及我所為實有等之妄見,稱為有身見。所以凡自執有「我」之存在,稱為「我見」,而以為此屬於我,則稱「我所見」。

(b)邊執見anta-grāha-drsti),又作邊見,為偏執於極端一邊之見解,如斷常、空有等執一邊;譬如說我死後仍常住不滅,此稱為常見(有見);謂我死後則斷絕,此稱為斷見(無見);或者偏執空,或者偏執有為法。

(c)邪見mithyā-drsti),為否定因果道理之見解,以為世間無可招結果之原因,亦無由原因而生之結果,或謂惡不足畏,善不足喜等之謬見,都稱為邪見。

(d)見取見drsti-parāmarśa),即執著錯誤之見解以為真實者,即是侷限之見,認為是究竟知見,並大為宣揚等。

(e)戒禁取見śīla-vrata-parāmarśa),又稱戒取見、戒盜見,即視不正確之戒律、禁制等,為可達涅槃之戒行,此種執著即稱為戒禁取見。亦即是對於戒禁等而起之謬見,以非因為因,非道為道。如見牛狗死後生天,乃學牛狗之所為,食草噉糞,修非因非道之行,執迷此即能生天解脫之因,此等妄見稱為戒禁取見。
 

(2)所緣,三界一切天,是你所緣的對象,所緣是指縛者,乃指惑緣境有毒勢力,因為你心不清淨,變成一種隨眠,隨眠就是一種惑,你緣外境、緣天上的哪一天,有其毒勢力,縛此所緣令不自在。如欲界苦諦下之十隨眠一一互縛,五見裡面跟貪互相的綁來綁去,如果沒有貪,五見不變成一種隨緣,眼睛看了,如果不貪,怎麼會放到我的眼睛裡?耳朵聽了不貪,也不會起心動念,也不會有繼續的動念。所緣境有執,你就被它綁住了,令你不自在,這是中間十個隨眠互相影響來影響去。

苦諦成同部之所緣縛,同樣一個地區、同樣一個範圍裡面綁來綁去,這裡是在講苦諦,苦諦是在同一個範圍的種子;集諦下遍行之惑縛苦諦下之法。苦是我們所現的果,集是因聚集在一起,形成果報的種子,這些每個種子不一樣,才講集諦下遍行之惑縛苦締下之法。 

苦集諦成異部之所緣縛,這不同範圍裡面的,因為每一個種子不見得一樣,苦集跨兩邊的不同綁來綁去的,你現在的苦果,心地裡面不淨的話,種子裡面的因,這兩個交惑變成另一種所緣縛;又修道之煩惱縛善、無記,你修道之間的煩惱去綁善,綁善以後,你就變成煩惱、成不善;無記本來不記善惡,你煩惱影響它,變成一種不該煩惱的煩惱,這從五蘊生色受想行識都具足,來講你緣三界之地的因。 

世尊如來衪所有的大宮殿處所,殊勝微妙,衪所行之處超越三界之境地。如是此淨土非三界愛所執受,故離所緣、相應二縛故,非彼異熟增上果故。又如涅槃等超過三界異熟果地,約根塵識(能依之識、所依之根與所緣之境)等十八種類之法,分別具不具等。 

非如三界諸地,諸眾生愛執為己有,所緣、相應二縛隨增之意:即說如來清淨土,它不是因為三界的愛所執受,所以能離所緣、相應二縛,這樣所現出來的一種處所,所以殊勝、微妙,超過三界諸天。非彼異熟增上果故。因為上面所提三界都是異熟果、增上果所造成的。而如來清淨的大宮殿,它不是緣這些異熟之因,所以是清淨微妙。又如涅槃等超過三界異熟果地,為什麼如來的清淨土超越三界殊勝呢?不要說如來的清淨土,本來就是涅槃境,其涅槃也超越三界異熟果地。約根塵識根塵識就是依六根、六塵、六識之間能依於識,所依之識、所依之根與所緣之境等十八種類的法,分別具足或不具等。這些涅槃都可以超三界異熟果地,超越了這十八界諸法,所有的具足或不具足的十八界一切法,所以如來清淨土殊勝微妙。進一步講如來自受用土、清淨佛土更超越這個涅槃境界,更是殊勝,不受上他們所緣、相應二縛。再來講到超越是什麼意思、三界又是什麼境界?
 

「勝出世間善根所起。」 

一切修行的人的福德怎麼樣,所感召的福報就怎麼樣?如來的大宮殿,勝出一般人世間裡面所具足的善根所感應的果報的境界。善根於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有,世間等於是三界裡面的一切眾生所具足的一切善根。 

此明第五因圓滿,此佛淨土如來識中無漏善根為因而生。此處謂大宮殿用出世間、無分別智、後所得智善根為因而得生起。非是無因、非大自在天等為因。進而言之,淨土超過三界而用出世間、無分別智、後所得智、世間淨法為異熟因。此大宮殿所起不說與彼為異熟因,而是以勝出世間善因所得生起。

這裡要講怎麼殊勝法?此明第五因圓滿,第五功德相言一切因果的因圓滿所成受用土,它的果報就會圓滿,此佛淨土如來識中無漏、善根為因而生。如來的自受用土、淨土,是如來識、心中沒有煩惱因、無漏清淨善根為因所生起來,當然勝出世間善根所起。此處謂大宮殿用出世間、無分別智、後所得智等善根為因而得生起,無分別智是出世間的法;後所得智,是進一步的得到差別智。無分別是在求平等性,就是要讓你心清淨時學的;後得智是無分別智,是差別智。

根本智要先證,不先證,你就會走到邪道去,證得根本智,沒有分別諸法相,平等性才建立。平等性建立以後,才去學差別智,差別智也就是後得智,這差別智才可以產生無量神變。 

這宮殿是用出世間法中的無分別智或無漏智的善根所生起的,並不是無因而以起,也非大自在天所變而現起。大自在天,就是欲界第六天,大自在天很會神變、變化,變一個什麼國土也會,在五蘊魔相識陰區宇中行者就很會神變。這裡是以無分別智、後得智善根所生起的淨土。而大自在天神沒有無分別智、也沒有後得智,不是以這些為因而變化出來的。 

進而言之,淨土超過三界而用出世間、無分別智、後所得智、世間淨法為異熟因,以這三個為因緣成熟、不成熟的一個因,到該成熟時或成熟時就化起如來的自受用土。此大宮殿所起不能說是與天界所成之異熟因,大宮殿淨土不能跟這些世間法裡面所現天界鄉比,因天界所成因為異熟因。而如來淨土,是以勝出世間善因所得生起,以無漏智、根本智、後得智感召而生起,是勝出世間善根所起的。
 

此用佛德無分別智、後得無漏善法、種子三因,經無數劫修令增廣為此淨土變現生起之因緣。無分別智者名出世間,後得過前說名為勝。用勝出世、無漏、善根為此所生之因。 

如來淨土是用佛德之無分別智、後得智、無漏善法種子為三因,經無數劫修令增廣,為此淨土變現生起之因緣,成就這個大宮殿淨土的。此處無分別智者名出世間智,出世間就能平等觀一切法,所以超越世間諸法。後得智超過前所說的,所以說名為勝妙。出世間智包括無分別智、後得智,這些殊勝超過前面所講的三界裡面的大自在天等,所以叫做勝。這裡在說明「勝出世間善根所起的淨土」,這句話的勝到底勝在哪裡?到底怎麼勝法?用勝出世、無漏、善根為此所生之因,所感召而成的淨土,才有如來的自受用土化起,是為殊勝微妙。
 

「最極自在淨識為相。」

此顯第六果功德圓滿,是謂大宮殿最極自在,以佛無漏心為體相。諸法唯識所變現,唯有識故,非離識外別有寶等。此處指佛以淨識心,如是變現似眾寶大宮殿等,此即如來大圓鏡智相應之淨識。 

一切相都以心來化,但以哪種心來化呢?簡單講,沒有比如來更自在清淨的心化起的。所以,有上面的「勝出世間善根為因」,所以現在所感現的果相,就是「最極自在淨識為相」。

此顯第六果功德圓滿,是謂大宮殿最極自在,沒有比這個更自在無礙,大自在天那種自在還沒有如來淨土這裡的自在,”最”已經是最高了,再加一個”極”,最極自在,當然是有相中之最。大自在天只是大之自在,還沒有到最、最大之自在,最大還有一個最極之自在,顯示出自在程度的差別。

以佛無漏心為體相,這個大宮殿是以如來無漏的心為體相。諸法唯識所變現,要能變,要有心清淨;心不清淨,就變一個不清淨的一個東西,不會完美。清淨,就能變一個清淨微妙殊勝於三界土比不上的勝境界出來。諸法唯識所變,《法華經》在講這個道理,能心清淨就能變現,以利變無量須彌山那麼多東西,可以供給一切眾生來食用,布施給他們。

如來以最極的自在清淨識,感化起一個自受用土,此也是用心所變,非離識外別有寶等,如果離了心,那怎麼變成一個寶貝的宮殿出來?不可能。我們要化成娑婆世界,也是大家的阿賴耶共業所化成,還是要共業的心;我們要形成這個肉體,還是我們中陰阿賴耶識去投胎,感召所化成,一切物相要成就,都來自於心。

前幾天,有一位大陸的高中生網友,思想很豐富,他們在上課講唯物、唯心問題,在辯論這些道理,唯物論者說先有物,你看到這個物,所以產生心,趨動你的行為如何如何,所以他們說物比較重要。這就是不懂佛法,你聽了好像有道理,但是,你若是懂佛法的道理,一切都是心所變現,沒有心怎麼會有物?心才是主宰。那你這個心要怎麼變成為物?就是要依你修行的程度來決定,如果,你沒有修行,就是輪為六道眾生,還是這個心去感召,牽扯到因、緣跟心的關係。 

你心清淨以後也是一樣,要化一個自受用土,還是你清淨以後用心來變化。阿彌陀佛要成就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還是用衪的心來化現,只是衪的西方極樂世界稍具善根的、具福德的,發願者要去者都可以去,唸衪的名號就可以去。如來的他受用土要修到一個地上菩薩的境界,衪才會分一點變化土給你,這個是不大一樣的。每個人要成菩薩不大簡單,要證到須陀洹有時候都不簡單了,何況是地上菩薩!

此處指佛以淨識心,如是變現似眾寶大宮殿等,佛以清淨的心變現大宮殿,具足了所有的寶貝,七寶具足,這七寶也不是世間的七寶,也都是化成的七寶,所以比世間七寶更為殊勝。此即如來大圓鏡智相應之淨識,大圓鏡智性清淨,你性不清淨,哪裡有大圓鏡智?性要清淨,性清淨你就可以依大圓鏡智作成所作智,成就一切神變,所以神變是由識化,大圓鏡智的清淨識是基本之因。

由昔所修自利無漏淨土種子因緣力故,於一切時(一時之間即為無量劫。蓋如來智境圓融,延促無礙,故能促多劫為一時,延一時為多劫。)、遍一切處(計有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十種,稱十一切處、十遍處),不待作意、任運,變現眾寶莊嚴受用佛土,與自受用身作所依止處。再依利他無漏淨土種子因緣力故,隨他地上菩薩所宜變現淨土,或小或大、或劣或勝,與他受用身作所依止處。所以說由初地菩薩所宜現小、現劣,…,如是展轉乃至十地最大、最勝。 

如來由昔所修自利無漏淨土種子因緣力故,即謂如來依過去無始劫以來,所修自己利益自己的無漏淨土種子、因緣這個力量,於一切時,(一時之間,可以化成無量劫。因為蓋如來智境圓融,延促無礙,延長時間可以到無礙的時空去,也可以把很多劫把它縮成一時,故能促多劫為一時,延一時為多劫。)你可以想像如來在講一件事情,為什麼馬上可以講出來?衪的心可以就回到過去那一個時空,該時空發生什麼事情,衪就可以告訴你什麼事情,衪不是用宿命通去觀,如來的智慧不是我們想像的,還要觀、還要幹什麼?不用的。衪當下就能講出來,衪怎麼會講出來?回復到你哪一世、哪一個時空,譬如某甲、某乙是什麼因緣,為什麼發生那個事情?衪馬上回去到過去那個時空,也許是千萬億劫以前的事情,然後跟你講說,某甲跟某乙之間的什麼事情,這一時與一切時義並無別。

遍一切處(就是包括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十種,遍一切處),你如果修行修到八背捨、九次地定、十遍一切處證得,就能遍入一切處,就是行者心可以入地、入水、入火、入風,所以你的心就會突破四大而起神變,阿羅漢行者就會變,阿羅漢為了證實他已證到阿羅漢果,就會跳到虛空上半身變成火、下半身變出水,表示地大已經柔軟了,所以可以變火、變水互相變來變去。還可以進入各種顏色青、黃、赤、白這四個基本色,當然火,它可以化成百寶光都從這基本四色化起。空,進入空才能究竟解脫,進入識才可以變前面的四大、四色。這十遍一切處,因為前面所做、所修的自利無漏淨土種子因緣力,才有這個能力化成,而且不是用作意、任意有為心去化的,是用所修德行感召的,感召變現化起的,稱十一切處、十遍處)

不待作意、任運,變現眾寶莊嚴受用佛土,前已說明如來化利眾生,不用有為諸法而能作,所以不待作意、任運用心,即能作得。一般菩薩或者什麼境界的行者,還要要用心意念去變什麼、化什麼?這裡講的不是用他的作意、不起動念、任運,不必用心要怎麼做怎麼做,自然就能變現。如果用心去做出來,也許你可能想像不出我要變怎樣殊勝莊嚴的什麼東西,如來是以直接用感召的力量,讓自己現出它的最完美的境界。

不待作意、任運是如來究竟無為境界,如果待作意、任運,那諸魔、大自在天他們也可以作意去化,化樂天(欲界第五天)也是一樣,能化作它的一個化樂天天地,然後,大自在天王就撿現成的,把他的化樂天接過來,變成他化自在天。這裡講,來不待作意、任運,變現眾寶莊嚴受用佛土,與自受用身作所依止處。自受用身就是他的莊嚴報身,所變現的莊嚴受用佛土能夠做為報身依止的具足地方。

再依利他無漏淨土種子因緣力故,即謂如來現起自利以後,就會再現化利他之境,利他也是要依無漏淨土種子因緣力故,隨其他地上菩薩(初地、二地、三地、…等等的)福德所宜變現成他受用淨土,或小或大、或劣或勝,給與大小菩薩他受用身作為所依止之處。這菩薩有大有小,大菩薩、小菩薩依其福德,變現一個變化土讓菩薩他安置。所以說由初地菩薩所宜現小一點、現劣勝一點,二地菩薩再大一點點、好一點點,…,到十地菩薩給祂最大、最勝之他受用土,所以說如是展轉乃至十地最大、最勝。 

這是佛清淨心所變現的一些變化土,給各地菩薩去做依止。你要想想你修到菩薩地時,如來依你的福德化一塊他受用土給你,不然你常常講,我入滅後不知道要去哪裡?心未全清淨入虛空還無緣,那一定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一定。此段經文看一看,經典看多了,原來那些菩薩有他們自己的國土,這國土不是自己建立的,是佛以利他的無漏淨土種子因緣來化成,原來是這樣子的居於如來所化之他受用土中。
 

「如來所都。」

此明第七主功德圓滿,是謂大宮殿是佛世尊所居首要之宮殿,世尊為其主,非有其他之主。以殊勝故唯屬世尊,或唯世尊住持攝受,非其他之所能。自受用土雖遍法界,一一自變各自為主,不相障礙。他受用土雖諸佛所變,然一合相亦一相身攝受為主,不相障礙。 

這個來功德感化的大宮殿,講了那麼多的殊勝的因緣所建成的,是如來所居止之處。此處都者是居住範圍之義,古代規劃縣治範圍,由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天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所以說如來所都。

此明第七主功德圓滿,是謂大宮殿是佛世尊所居首要之宮殿,所都,就是講首都,也就是自受用佛土、他受用佛土中,大宮殿是處首都中心位置,就像我們的首都在台北一樣。這裡講如來所都,就是最勝光曜七寶莊嚴這個大宮殿,世尊為其主,非有其他之主可以住在這裡。菩薩可以住,但,菩薩不是主人,主只有如來、世尊一個。以殊勝故唯屬世尊,或唯世尊住持攝受,為什麼衪住持攝受?因為是衪的福德所感召的,其他的菩薩不能,非其他菩薩之所能。

自受用土雖遍法界,一一自變各自為主,不相障礙。每一個如來佛都有一個衪的自受用土,宇宙之間有那麼多的如來佛,各變各的都沒有互相障礙,不會我化了一塊障礙到你,我變了一個殊勝莊嚴七寶宮殿,障礙到別人的七寶宮殿?不會的。每個如來的他受用土雖是諸佛所變現,然一合相亦即是一相身攝受為主。這一合相,是菩薩的心跟佛的心在一起,佛的心化成一個他變化土給菩薩,變成一體,所以就是一合相,只有各相,不管身別,怎麼樣子,如來攝受為主,還是以如來為主,不是你菩薩為主,如來變化土化給你,你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你也弄不出那個所有權,因為你還不夠那個能力,所以還是屬於如來的,所以說如來一相身攝受為主。 

菩薩跟本尊如來他們之間也不會有障礙,這個就是如來跟如來之間沒有障礙外,如來所德化的他變化土給一切菩薩,如來與菩薩之間也沒有障礙。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把知見充實,虛空重重佛淨土,卻不相留礙。這個經文是在講「最勝光曜七寶莊嚴」的說明,這裡把如來講經說法的處所講完了,再來就要講人物,到底有哪些人參與盛會,下回再講。

(2006.11.01.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