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1-5)
               --
八品 一体同观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8.五眼与修行境界()

五眼分别者,问:肉天二眼阴界入中何法所摄。答:二眼并以不可见有对净色为体,即以色入色界,色阴所收也。 

问曰:佛有佛眼、慧眼、法眼,胜于天眼,何以用天眼观视世界。

答曰:肉眼所见不遍故,慧眼知诸法实相,法眼见是人以何方便行何法得道,佛眼名一切法现前了了知。今天眼缘世界及众生无障无碍,余眼不尔。慧眼、法眼、佛眼虽胜,非见众生法。欲见众生唯以二眼,肉眼、天眼,以肉眼不遍有所障故,用天眼观。

(1)观众生要用肉眼、天眼,观法要用法眼

   菩萨肉眼不能完全看十方世界一切佛刹土,顶多一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凡夫眼更不用说,所见有限,慧眼知诸法实相,实相就是空相,有相不执着,变成无相、非相,有空的理念,就有慧眼,可以观诸法不是法,「一切法即非佛法,是为佛法」,这是有慧眼的概念。法眼见是人以何方便行何法得道,如果俱足法眼,可以知道这个人,习气毛病在哪里最重?

如何教导他得到解脱道,或者是要用什么方便来化导他,有的个性比较奇怪一点,自尊心强,你不能直接讲他,一讲他,他气持”(起毛、脾气)就不好,马上就发作。不讲他,她没办法进步,那怎么办?你有法眼的话,就可以很自然看到,这个人能讲,不能讲,哪个时候讲?这些都是有法眼的人,所该有的能力,方便之中怎么用方便法,永远方便,还是偶尔方便。偶尔不方便,不方便等于用比较强硬的方法,方便就是争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待时间,或者讲迂回的话,让他慢慢转变,所以菩萨要有智慧,也是慧眼根本的功夫,没有自己主观意念的情见,法眼了知每个人的个性习气如何,如何教导他,用在度众生上。佛眼名一切法现前了了知,了了是清清楚楚能够知道,当然还不是只有这样,佛眼如果这么简单,因缘法所现的一切心念,你当然清楚是外来的因缘,而不是我的念头,可以划分清楚,因为他有自性开显,所以可以观十方虚空,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佛眼不是只有这样。

(2)佛眼之天眼明的殊胜境界

佛眼虽胜,非见众生法,不能用佛眼来见众生,若要看到众生相,唯以二眼,一是肉眼,一是天眼,以肉眼不遍有所障碍,肉眼看不远,或者看不广,还是有障碍,所以要用天眼观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透过天眼。而佛所具足的天眼是天眼明,不是天眼通,若天眼通就和阿罗汉、四禅天天神一样,顶多观到三千大千世界,不能观到十方一切佛刹土。这让我们再思维一下,佛眼只能看念头起灭起灭,不能看到众生实质的相,世界实质器世界,照祂讲是这个意思,如果这样就看心起灭起灭,当然佛心感什么,马上流露出来,那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不异语者,讲出来就是这样,这里所讲的就是若要看到众生未来的果报,天眼明,过去的果报,用宿命通,大略讲到这里,了解五眼的概括情形,这里所显示佛眼虽然能无所不知的起心动念,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陀看众生相,包括世界相,用天眼明去观,这是大智度论里所讲。

 

8.恒河沙

恒河沙梵语 ga{g-nad1-v2luka即恒河之沙。nad1是河,v2luka是沙之意。又作江河沙、兢伽沙、恒沙、恒河沙数等。恒河沙粒至细,其量无法计算,诸经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河沙」一词为喻。

恒河是ga{g,虽然g后面没有a,但是不能念英文的ga{“g”,还是要a 加出来ganad1是河,v2luka是沙,恒河水里的沙,又作江河沙、兢伽沙、恒沙、恒河沙数等。我们上一次有解释,经典里所说的恒河沙是恒河里水流的沙,不是岸边的沙,恒河里流的沙是非常多,恒河沙粒至细,其量无法计算诸经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河沙」一词为喻。我们供桌上还有很多恒河沙,经过处理过的,能够混合各种香味,持咒加持,如果遇到亲戚朋友有需要,化解障碍,可以要回去用,以前讲过了,不必再讲,记一下nad1是河,v2luka是沙,我现在在学梵文。

 

9.世界

世界、世间 loka-dh2tu古代印度依须弥山之说成立宇宙论,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四天下)及日月,合为一单位,称为一世界。合千个一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合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大千界、大千)。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世界)。宇宙即由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构成,由此可见世界之广大无边。

(1)一佛剎土

loka-dh2tuloka是世间,dh2tu是界,我们这里是佛世界里之一世界,加一个佛,佛下去有什么不一样,后面有说明。世界,古代印度依须弥山之说成立宇宙论,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大部洲,一个月亮,一个太阳,合称为一单位、一世界须弥山八万四千由旬,八重香水海,山有九重,山和山之间,有一重香水海,中间九减一,八个香水海,九重山最末,靠近铁围山,也就是地狱处。

合一千个小世界,成为一小千世界,合千个小千世界成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一千,就是一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一千的一千的一千,是一大千世界,简称大千或大千界。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以大千世界,又称三千大千世界。宇宙即由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构成,由此可见世界之广大无边。上面讲一个小世界,和三千大千世界,一个范围。

佛世界或称一佛世界,eka-buddha-k=etra指一佛教化众生之范围,又作一佛土、一佛剎、一佛国土。再来讲佛世界或称一佛世界,梵语 eka就是一,buddha是佛,k=etra是佛刹,也就是一佛刹土,一佛教化众生之范围,又作一佛土、一佛剎、一佛国土。k=etrak=i+tra= k=etraK=i是管辖,tra有地方,即指土地、领域或众生之住所。k=a简称为剎意译为土,复又加一「剎」字,故称剎土,如果念刹可能是k=ae的音,它是k=e国土有净土、秽土等区别,净土是佛住的地方,凡夫住的地方是秽土,不清净的,有人住的不是只有娑婆世界里的南瞻部洲,四大部洲都有人类在住。后世将此范围逐渐扩大到四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或无边世界等。

无边世界是说宇宙里面有很多佛刹土,一个佛弘化有三千大千世界,以前也讲过毗卢遮那佛不是只有弘化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祂弘化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可以知道祂过去的福德做得很多很好,不像一个佛只有弘化三千大千世界,祂拥有二十重华藏世界,娑婆世界在二十重里的第十三重,第十三重里的三千大千世界,20109次方,那么多银河系里,有一个是我们的娑婆世界。若是虚空就有无量无边的佛刹土,佛的世界观要这么建立观念。一个佛弘化三千大千世界,毗卢遮那佛,弘化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祂也可以同时到十方虚空一切佛刹土去弘化各处示现。上面所说若天眼明才能观众生、世界的话,祂无所不观照到一切世界,这是佛的天眼明所鉴照到的。

(2)世界主

每一世界有一世界主,佛经中每谓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类别,而谓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禅天之梵王,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第二禅天之梵王,为小千世界之主;第三禅天之梵王,为中千世界之主;第四禅天之大梵王,为大千世界之主。四禅天之广量,依其次第,与一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相当。

佛经中说每一世界有一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一千又乘一千)、大千世界(10109次方),那么多的世界,等大小之类别。每一世界各有其主,以前没有讲过的,我们扩大哲学领域,虚空这些梵王是怎么建立,我们知道梵天王是统御四大部洲,初禅天之梵王,祂是我们小世界,四大部洲里的世界主。二禅天之梵王,为小千世界之主,所以祂等于是一千银河系里的世界主。二禅天管辖到一千个世界,三禅天之梵王,管到一中千世界,等于一千再乘一千,一百万的世界。三禅天梵天,四禅天之大梵王,大千世界,10109次方,那么多的银河系,祂管辖到这里。

所以修行到四禅天,世界灭了此天天神不会被烧到,抩们可以看到10109次方,那么多世界,这是在四禅天的范围。刼末时火灾来了,在初禅天烧了七次以后烧掉,七次水灾来了二禅天破坏掉,七次风灾来三禅天吹掉了,此时娑婆世界地居与天居天到此要毁灭掉。修到四禅天的人,祂们不会被毁灭,祂是在风灾顶,其它三禅天以下天界都会被破坏,地球也不见了。但下次世界、三禅以下世界又因风大再卷起,又开始另一次的世界建立,直到过去、现在、未来三千佛示现完为止,此娑婆世界正式灭尽,不再生生起。

以上了解世界主有那么多的不同管辖范围。四禅天之广量,依其次第,与一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相当。四禅天之广,其量有分这么多层次,如果一小世界,顶多是每一天有三X四禅共十二天,加一个无想天,小世界有十三天。小千世界,又扩大到一千个银河系,中千世界扩大到一百万个银河系,大千世界,10109次方,那么多的世界,讲佛世界。

 

10.所有众生

众生梵语 bahu-jana, jantu, jagat sattva 之意译,bahu-jana音译仆呼缮那、jantu禅头、jagat社伽、sattva萨埵。又译作有情、含识(即含有心识者)、含生、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众生」一语,普通指迷界之有情。《杂阿含经》云:「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所有众生包括有情无情十二类众生,卵、胎、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等十二类。此处所有众生sarva bahu-jana是指一切佛剎土之众生,此数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之数。

众生 bahu-jana仆呼缮那jana是生,bahu是众或众多之义,这里有三个名词列出,禅头jantu、社伽 jagat 或萨埵sattva修缮的缮(sian)也有念jiana禅头jantu社伽jagatt后面没有发音,sattva要念成萨埵sat tuva又译作有情、含识(即含有心识者)、含生、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众生」一语,普通指迷界之有情。若圣人是觉有情、菩萨。此处是在讲一般的有情,迷界的有情。《杂阿含经》云:弟子罗陀(rada长牙)问佛陀:「何谓恶魔?」佛陀言:「色(有形者)为魔,受(感觉)为魔,想(表象)为魔,行(意志之构想力)为魔,识(判断作用)为魔。」故而凡有所想、所见、所闻等,皆为「执着」之根源,故皆可视为魔。佛明示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对于一切世间的色相、染污、执着,种种被绑住,情欲所黏住,是为缠绵,名曰众生,这是对于色相,还有在受、想、行、识五蕴身之后面四个情见,染着缠绵,舍不得放下,是为缠绵,有形的色相,和无形的心,缠绵于五蕴之身,这些人称众生。」

所有众生包括有情、无情等十二类众生卵、胎、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等十二类。楞严经里有仔细说明,以前也讲过,此处所有众生sarva bahu-jana是指一切佛剎土之众生,不是只有我们小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因为佛的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单位,所有众生,就是指所有一切佛刹土里的众生,才能称为所有众生,还包括有情、无情类。不然就娑婆世界的众生,华藏世界的众生,二十重华藏世界的众生,现在不是只有这样,佛的观照能力,可以尽虚空,遍法界,所以祂要讲到一切众生,就是所有一切佛刹土里的众生,此数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之数。讲不出一个数字出来,太多了,这就是我们所谓佛世界和所有众生。

 

11.若干种心

心梵语 citta 之意译,音译作质多,又作心法、心事,指执取具有思量(缘虑)之作用者,念头、思想、…。如来云:一切佛剎土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若干种心为何?少说六十心,成百六十心,或无量无边不可说心。

心有多少个呢?不是只有这里讲的六十个,还有一百六十个,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心,现在我们好好把这个心研究一下,到底心在经典上提到的六十个心,或一百六十个,到底是什么心?心梵语 citta音译作质多,又作心法、心事,指执取具有思量,因缘牵扯时起心念,是为思量的作用,能够取思量的作用,一切佛剎土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若干种心为何?少说六十心,也有百六十心,或无量无边不可说心。心态不一样就有一个心,我们大略了解大日经里头所讲的六十心,是什么心?第一次把心拿出来好好讨论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这种心。

《大日经》云:尔时,金刚手复请佛言,惟愿世尊说彼心,如<lb n="0002c04"/>
是说已佛告金刚手秘密主言秘密主!谛听心相:

谓贪心、无贪心,瞋心、慈心,痴心(5)

智心,决定心、疑心,暗心、明心(10)

积聚心、<gaiji cb='CB00508' des='[@(*)]' uni='9B2A' nor='' mojikyo='M045649' mofont='Mojikyo M109' mochar='5438'></gaiji>心,诤心、无诤心,天心(15)

阿修罗心、龙心、人心、女心、自<lb n="0002c08"/>在心(20)

商人心、农夫心,河心、陂池心、井心(25)

<lb n="0002c护心,悭心、狗心、狸心、迦楼罗心(30)

鼠心,歌咏<lb n="0002c心、舞心、击鼓心、室宅心(35)

师子心、鸺鹠心、乌心、罗剎心,刺心(40)

窟心,风心、水心、火心、泥心(45)

<lb n="0002c显色心、板心、迷心、毒药心、<gaiji cb='CB00559' des='[-+]' uni='7F82' nor='' mojikyo='M028386' mofont='Mojikyo M106' mochar='5965'></gaiji>索心(50)

械心、云<lb n="0002c心、田心、盐心、剃刀心(55)

须弥等心、海等心、穴等心、受生心(59)

 

(1)六十种心

秘密主!《大日经》云:尔时,金刚手复请佛言,惟愿世尊说彼心,如<lb n="0002c04"/>
是说已佛告金刚手秘密主言秘密主!谛听<lb n="0002c05"/>心相,初步的讲心的形相,大概有几种样子,谓贪心、无贪心,瞋心、慈心,痴心(5),痴是愚痴的痴,智心,决定心、疑心,暗心、明心(10),积聚心、<gaiji cb='CB00508' des='[@(*)]' uni='9B2A' nor='' mojikyo='M045649' mofont='Mojikyo M109' mochar='5438'></gaiji>心,诤心、<lb n="0002c07"/>无诤心,天心(15)、阿修罗心、龙心、人心、女心、自<lb n="0002c在心(20),商人心、农夫心,河心、陂池心、井心(25)、守<lb n="0002c09"/>护心,悭心、狗心、狸心、迦楼罗心(金翅鸟)(30)、鼠心,歌咏<lb n="0002c10"/>心、舞心、击鼓心、室宅心(35),师子心、鸺鹠心、乌<lb n="0002c心、罗剎心,刺心(40)、窟心,风心、水心、火心、泥心(45)<lb n="0002c显色心、板心、迷心、毒药心、<gaiji cb='CB00559' des='[-+]' uni='7F82' nor='' mojikyo='M028386' mofont='Mojikyo M106' mochar='5965'></gaiji>索心(50)、械心、云<lb n="0002c心、田心、盐心、剃刀心(55)、须弥等心、海等心、穴<lb n="0002c等心、受生心(59)六十个少一个,后面有补充,是猿猴的心。

下面的解释大日经》里的经文,很简捷大概是两句话解释一个心,括号后面的是西藏《大日经》里翻译的,它讲的比较详细一点。大日经》、《金刚顶经,虽然是密教两大主要的经典,都是节略本,不是四十万言,本来是四百万言那么多,尤其是金刚智大师带来的金刚顶经,三十几条船,在海上遇到船难,剩下金刚智大师这一条船,祂本带有略本和完整的版本,船结果晃啊!晃啊!船要沈下去,还好抓住简略版本。这都是因果,我们福报不够,没办法学到完整版本,不小心那一部跑到海龙王处了。还好抓住了简略版本,想起赶快持咒,然后船稳住,要不然连略本都无法传到中国。

后来金刚顶经》有比较多的数据,是不空大师再回去印度留学,到南印铁塔那里向二祖求法,龙智大师(Nāgabodhi,又称龙树)教他,非刚来中国之金刚智大师带来的。所以,我们看到大日经金刚顶经》,有时候是节略本,尤其西藏文翻译的比较长一点,节略是意思讲的太繁琐,主要意思写成几个字,两句话就ok,意思差不多。你要仔细了解它,当然讲的越清楚,我们懂得越多,括号后面的,都是引自梵文里大日经》所写六十个心,没有的我自己找,自己加上的。

(2)百六十心

《大日经》卷一住心品所列举,真言行者必须超越之一六○种妄心烦恼,即是众生因贪、瞋、痴、慢、疑等五根本烦恼,各有所执着,而辗转次第相生;以法数方便计量,即是以五(表示五根本烦恼)乘以二之五次方,即得一六○种妄心。亦即是依五根本烦恼初分为二成十枝,第二再分成二十种,第三再分成四十种,第四再分成八十众,乃至第五分成一百六十随烦恼数。

百六十心,广而言之,自八万尘劳乃至无量烦恼;收摄而言,则为粗、细、极细等三妄执。行者超越此百六十心,始可入初地之位。盖众生之烦恼妄心,往往执着有、空二边而不得中道,又间次横生枝叶,故形成百六十心,乃至无量之烦恼。此外,百六十心之烦恼,一般称为百六十妄执。也就是以众生烦恼心,常依二法不得中道故,随事异名,辄分为二。就此二中(诸法常为二种,或分为色、心,或分为染、净,有为、无为,有漏、无漏等),复更展转细分之,其名相,具如十万偈中说。若更约上中下九品等,乃至成八万尘劳,广则无量。譬如从一种子生五根本,于一根本皆破为二枝,至第五破则成百六十心小枝。 

百六十心也可解释为,谓见道十六心,八智八忍,即成十六。修道有一百四十四心,即上二(色、无色)八地之中各有九品,八九七十二品。此七十二各有二道,谓无间道、解脱道,二x=十四,一百四十。通明于无间道、解脱道,二二成四。故通而言云,成一百四十四,并前见道十六心,成一百六十。 

(3)六十心细述

第一贪心─彼云何贪心?谓随顺染法者。谓染着前境,即是染污净心若随顺修行此法,名有贪心以心法微细难识,但观彼所为事业,必有相彰于外譬如鉴<gaiji cb='CB00195' des='[*]' uni='70DF' nor='' mojikyo='M019022' mofont='Mojikyo M104' mochar='6D9C'></gaiji>之状貌,则火性可以比知故诸句多以顺修明义,以可例然也此等皆是未得出世心以来,与善种种杂起之心若行者善识真伪,犹如农夫务除秽草以辅嘉苗,则净心势力渐渐增长勿谓是因缘事相,轻忽至言,使心没其中,不自觉知也

贪心,谓随顺染法,污染的法,不管贪什么,就是染,造善业也是染,但是犯了贪心,当然是不净是染。五尘境,色、声、香、味、触,名、色、财、食、睡等等的淫欲心、爱睡的心,都包括在里面,喜爱什么,随顺不清净法造业。或是染着五尘境,色、声、香、味、触,现在面前,就执取它,污染我们清净的心,执取它就污染我们本来清净的心。污染净心之心是为贪心。

若观察贪心实相,如果可以警觉到自己贪心的心念,就用实相不执着它,得以对治粗心,若不知道我起什么贪念,有这种不以为贪的贪,那就没办法。你就不想去对治它,在修解脱道之间,能观自己犯哪一部份的贪,尽量要能对治它,实相观它非相,不去执着心念,可以转自己的习气,贪心比较常见。 

第二无贪心──云何无贪心谓随顺无染法者。谓与前贪心相违乃至所应进求善处,亦复不生愿乐,是故不染善法,俱障善<gaiji cb='CB00030' des='[/]' uni='8420' mojikyo='M055569' mofont='Mojikyo M110' mochar='7D72'>萠,</gaiji>与无染污心名同事异,最须观察也是故行者,但观贪心实相,自然贪不染心,不应起如是无慧不贪之行

觉知能随顺清净的心,不造一切善恶业,这样就是没有贪的心,指远离贪欲烦恼之善心,没有执行行为的欲望,起胡思乱想的烦恼也是属有,这些都要克服,这些都要能没有,就是没有贪欲心的善心。

第三嗔<lb n="0596c01"/>─云何嗔<lb n="0596c谓随顺怒法者怒谓嗔心发动,事彰于外,以心法难识故,以顺修怒法释之若数起如<lb n="0596c是不寂静相,即知是嗔心相也但于此众缘<lb n="0596c04"/>中观察嗔心,自无所住则此障不生梵网经云:「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缘、瞋法、瞋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瞋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pārājika恶、重禁)。」

云何嗔<lb n="0596c01"/>谓随顺怒法者心爱发脾气,随顺它发,就是瞋怒法。梵网经》说,若佛子对人事物自发性起瞋,自己生起自己的脾气,或甚没有事情,没有对象,你也自己在生气。或者教唆他人,对某个人、某件事发脾气,也是随顺怒法。有此瞋心的因,当可瞋心的缘来了,让瞋心的法发作,当然就造了瞋心的业,因缘法使业成立。

我们脾气发作,表示还有瞋心,随时会发作,菩萨应该对一切众生生善根,具无诤之事,菩萨学习自净其意,不要发脾气,不要和人诤论,有诤论就有对错,当然搞得不痛快,不痛快就要发脾气。若心不罣碍瞋心,五根对六尘没有好坏,什么事都好,你就没有发脾气的道理。若还很执着这个对,那个不对,这个事情好,那个事情不好,和别人一定有争论,有争论就会发脾气,因为大家不可能同意你的心意,您就要发脾气。修行时就要争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只耳朵听,另一只耳朵让它出去,自修是这么修的。菩萨不和人争辩外,还要常常发起慈悲心,有慈悲心就不会怪人家,若他做不好,哎呀!就是笨笨的没办法,慈悲他,不要怪他,什么因缘想一下,找出一个谅解他的心意,你也不会发脾气。

争论心、瞋心都和是慈悲心对立,从慈悲心出法或换个角度替人家想想,当然修行根本都不必想,放下就放下,不要执着。但有时做不到,这样方便帮他想一下:如果我是他,怎么样,想一想就算了,不会发脾气。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骂,加以手打,或用刀、杖打。所谓非众生,就不是我们人,是鬼神,其他动物灵等等。或犯了错的众生,也可以这么解释为非众生,不是我们这一类的。我们这一类有过错者,以恶骂,加以手打,或用刀、杖打以外,心意还不能停下来,有别人在你面前求忏悔、善言忏,犹瞋不解,这个也太厉害了,瞋心还是不能化解故。如是菩萨犯优婆夷重罪。

瞋心有十障,应详思之。(1)瞋心于惑中为最重。(2)成恶业道、恶趣因。(3)烧灭宿世诸善根。(4)能结大怨,累劫难解。(5)由此能害诸众生。(6)能作无间罪。(7)能障菩萨忍波罗蜜。(8)害诸菩萨大悲心。(9)令所化众生皆舍离。(10)具足成就百千障。

(1)瞋心于惑中为最重─一切的身口意三业,贪瞋痴三毒中,瞋心迷惑我们的自性最大,瞋心一发的话,祖师大德讲功德本来造很多,一把火烧尽功德林,把以前造的功德,全部烧掉。例如你一百件功德做满,要满时发一次脾气,把以前九十九件功德,全推翻掉了,像你对一个人很好很好,九十九件做得很好,有一件事情他不满意,九十九件都泡汤了,他没有感谢你,这一次就能因怒火中烧,全部化解掉,他忘记九十九件你对他好事,只在意你对他最不好这件事,让他起瞋心。所以瞋心为什么在经典上讲,是最迷惑、最严重,因为瞋心起来你不会合理思维、思考,平时学的佛法,头头是道,等到境界来了,迷糊掉不会去思维,瞋心即发作。

(2)成恶业道、恶趣因─成恶道业,瞋心让我们成就不好的业力,也成三恶道的因。若菩萨起一嗔心,则六十门普行成百万障也,因为以嗔心起于自他别执之中故。瞋心如火,烧一切戒行。瞋则色变,是恶色因。瞋如大斧,能斫法桥。住在心中,如怨入舍,此世他世,心一正行,瞋能坏破。要舍彼瞋心,当以慈心是为对治。

(3)烧灭宿世诸善根─我们无始劫以来,所熏习的善根,也许因为瞋心一念,全部毁灭。此二不善业道,于他前人,无有因缘,起瞋恶意。又复于他人,若贫若富,无有因缘而见他已,意地起发重恶瞋心。以瞋因缘,于地狱受。善法谷等,既成熟已,瞋心如雹,坏善谷等。唯正智眼,对治彼闇。

(4)能结大怨,累劫难解─若瞋心一直无法安抚,你与人会产生很大的怨恨,根本无明纠葛,累劫难分难解,每一世都在搅和这件事情、这个人。像调达和释迦牟尼佛一样,累劫恩怨纠缠不清,到世尊成佛还是在纠缠,会变成大怨。

(5)由此能害诸众生─瞋心起来,安不住它的话,会想去害人,甚至杀人、放火,都是因为瞋心而起,瞋心有时是因嫉妒心,男女关系,三角恋关系,嗔意一起,造成伤害对方之举止。

(6)能作无间罪─无间地狱的罪业,这是很深重,杀了众生,害了众生,入地狱,地狱道完了,又出生在地狱道,果报完又出生在地狱道,没完没了一直在地狱道,无间隙一直在受地狱道的罪,瞋心的危险就在这里。瞋意āśaya(阿世耶、阿奢也)能造瞋不善阿世耶。

(7)能障菩萨忍波罗蜜─菩萨的忍辱波罗蜜,修忍辱功夫,结果瞋心把它灭掉,你不知道你在修忍辱波罗蜜,瞋心钻牛角尖,钻进去了,都不会想要忍要忍,忘记了。《本生心地观经》云,贪障布施,嗔障忍辱,痴障智慧。

(8)害诸菩萨大悲心─大悲心是行菩萨道的根本,有杀业,能障慈悲,盗业能障解脱,淫业能障梵行。有了瞋心,大悲心就丧失,有瞋心就无法起大悲心,障碍我们菩萨道的修行。

(9)令所化众生皆舍离─本来菩萨和乐共修,相处很好,是把他度化了。但若是菩萨一下子发脾气,他就跑掉了,不再根你学了。您气他,当然他也气了,瞋心一切徒众易舍离,当然两个都搞得气氛不好。如果是一边忍辱,一边发瞋心,还无所谓。学菩萨道以前我们也遇过,以前说:哎呀!看了这个人不顺眼,为什么行为这么差,为什么这么样、那么样,那时候不会想什么是慈悲心,看人家学不好,每次行为都是乱七八糟,那最好不要来。心里有想让他不要来,气氛就不会很好。他也感觉到你对我不好,干脆就不要来,不要来就这么舍掉一个众生。然后他在外面浪荡、浪荡,结果沦坠了,就真舍离善根了。

以后不管是哪个好,哪个不好,都尽量要让他感觉要修行、要认真修行,不能舍弃他。有的说是差太远了,差太远也要抓住他,好好让他在这里学。你现在从学显教到密教,小乘到大乘,都学遍了。但这个人差太远了,对,但可让他学比较简单一点法,观五字轮,让他也能观观,虽起步差太远,但他也许可以很快上路也不一定。

因为我们没有菩萨八万四千法门都懂,这个人应该教他什么法,那个人应该教他什么法,像世尊这样,是调御丈夫,那就很简单,不管这个人多坏,只要不障碍心地,祂都有办法度他们,这也是我们要学习。不必说这个人差太多,怎么程度差那么远,然后就把他理所当然排除在外,说你最好不要再来这个道场。今天有那个机会来,来了你要有个方法度他,不要光看他不顺眼,他的脾气就是这样嘛,你要怎么办。所以,我们要有大悲心,尽量不要舍弃他。

(10)具足成就百千障─华严经云,百千障者,列数则,受不见菩提障,不闻正法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近恶伴党障,近恶人障,与恶人同止障,不乐贤善共事障,远正见障,生外道家障,离佛正教障,入魔境界障,不见善知识障,诸善根障,增不善法障,生恶家障,生边地障,…。有瞋心的话,随时都会有障碍,这个障碍是一百个,一千个,没完没了,只是个代表。

像道场踫到障碍,以慈悲心、安忍心可以化解,不是用理论讲,不是用行为,无为法最好,不必讲,过了风吹草动的时间后自然平息,不必采取什么措施,只要你心安住就好,最好的法门,也最简单的法门。

以上是什么叫瞋心,我们很容易犯,尽量把十点提出来说一次。我常常讲世尊告诫我们,瞋心是很容易断,贪欲心、淫欲心是很难断,难断不断,佛菩萨不怪你,但瞋心容易断,你不断,罪过比淫欲、贪心还要严重。因为会来娑婆世界出生,都是淫欲心的关系,淫欲心要能根本断除,是不大可能,除非你成为圣人,或开悟后自性显露,自然淫欲心没有。

那瞋心呢?它比较容易断,不是根本无明,是我们养成的一种习气,养成什么习气?五根常常执着对错、对错,顺你的意就对,不顺你的意就错,是你个别分别心在作怪,不是根本淫欲心,业力的牵引都要去受生,也许你现在理智很清楚,我没有淫欲心,等到死时,中阴身现起,感觉和你有因缘的,未来的父母行淫时,你感觉到了,你的淫欲心也起来,然后就趋向到那里,二加一变三个,三个行淫,你就去受生了。淫欲心是没有办法断的,不是你理智清楚就控制得了,在理智不清楚时能控制那才是究竟,所以说没办法。但瞋心,今生我们理智可以修行,障碍来时更好修,面对这个瞋心,把它压住、压住、压住,化解、化解、化解,比较好修,断了瞋心,就有须陀洹果位,不下三恶道,所以除断瞋心很重要。

 

第四慈心─云何慈心?谓随顺修行慈法者此慈亦是与嗔相违,爱见心垢之慈,非善种所生也上慈字据内心,下慈字是外相所为事业既觉知已,但治妨道之失,转转修慈无量心,即是对治

慈心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光心理爱没有用,要实际上给予快乐,包括金钱、嘴巴的安慰、教导他烦恼的脱离,这就是慈。进一步对于他的痛苦,感同身受,怜悯众生,如果光心里同情、痛苦,但又没能力拔除他的痛苦,这种不是真正的慈心。菩萨是要修慈悲心,以慈悲为根本,菩萨要去做,如果声闻、辟支弗,祂们尽量不动心,祂们没有什么慈悲、不慈悲,反正我心不能动,一动就有烦恼,所以我不能动慈悲心,也不能动害人的心,害人当然不会啦!但慈悲心也不能动。

菩萨不一样,菩萨是以菩提为因,以大悲心为根本,以方便为究竟,这三个法门,是因果关系,菩萨要实际怜悯众生以外,还要拔除他的痛苦,这才是悲,两个合在一起叫慈悲。佛陀的悲,乃是以众生苦,为极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是为同体大悲,如果你的心不能和众生心,不能合在一起,同感痛苦,是有悲不够大,你没有感受到,这当然和你身体开不开有关系,身体打开,他的心烦你感受得到,他的身体痛苦,你也感受得到。

那佛更不用讲,好在佛是法身清净,然后有应化身、报身,能化无量身,来利益众生。菩萨应该要去感觉同体大悲,要有这个能力,若还没有能和众生,身心一体的话,是还没有进入菩萨的境界,光有受菩萨戒不代表你是有这个心。有的人没有受戒,也有这个能力,但他不知道,只是说他生病,我和他生病,他心烦我也怎么感觉心烦。因他没有修佛法,就不知道自我解脱,自我摆平。这些众生因缘所感召而来,痛苦、心慌意乱也好,他无法理解这些,当然他也没有修佛法,光感受这些也没有自己得到解脱的好处。菩萨不是这样,菩萨要从这里面真正去体会,然后感同身受外,自己的病痛,和他的病痛是一体的。所以佛陀如来慈心广大无尽,成为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无上的大悲。

 

第五痴心─云何痴心谓顺修不观法谓不观前言<lb n="0596c10"/>善恶是非,遇便信受凡所为事业,不能先以慧心甄别筹量是非如是等多诸误失,皆是<lb n="0596c12"/>痴心相也

痴心是顺缘修不观法,也就是你不擅于修观,观照我心的法,所以这个心随时都在造业,你不观照它,它当然随缘去造业,一般人都这样。因为一般人不懂因果,不懂起心动念,就是在造业,不懂起心动念,就是无始劫烦恼现起。这时不知道去观它,所以胡思乱想,陷入那种情境,没办法。

我们修行人要了解,痴心让我无法脱离三业果报的现象,这里大日经只有这么两句话,何谓痴心?谓随缘修不观法,也就是随缘不好好修观法,后面这个是藏经里所讲,谓不能以慧心,甄别法知是非善恶,你没有觉知智慧之心,来观照到内心的法,到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对,哪个是善的,哪个是恶。凡夫那里有心可以观,一个心而己怎么观,当然他不会观,也不知道怎么观,他认为起心动念就是我,我起喜爱的心,就认为我喜欢,我起厌恶的心,就认为我厌恶,不知道这个厌恶、喜欢,这个不是我,是你的习气。他们不修行,不知道这个利害关系,所以不会去观照,不会去分别,故有所欲,即便信受,认为是就是是,认为非就是非,认为善就是善,认为恶就是恶,很相信自己的念头,一般人都是这样,你的业力就是在这里面一直搅得没完没了。

痴有种种名相来说明它,没有智慧,无见,无见就是对修行解脱的道理,没有智慧了知,无法当下观照心起心灭,因为你只有一个心,没有觉知心,你还没修到一个境界以前,你的念头只有一个,如果不起心动念,感觉我坐在这里,我不起心动念,那是有点觉知的样子,等到起心动念,你就偏过去起心动念那里,在那里心里去想,对不对,善恶,就忘记你的觉知。你是否还处在这种状况下,你是否还没有马上客观,观心起灭起灭,不管它对错善恶有什么关系,不理它的话,善恶是非搅和了一下就过去了,没有踪影可以看。

有时候应缘来的话一句,短短五个字、八个字也好,你了解里面在讲什么,讲完了,读到了,意会了,转个念头做别的事。回来,刚刚那个念头是什么已忘记了,其实那个念头一般人是会发神精病,以为很严重、严重的烦恼,结果你能不动。帮下能不动心的话,做一件事,转个念头,回来,刚刚那个念头是什么,已忘记了。那就是你有觉知的心,不去是非善恶里面搅和,心晃了一下,以后就没有了,不见了,这是有现在观照起心动念的能力。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所以难怪没办法先观,然然一分一分除灭恶习,不清不楚,念头是清楚哦!但给你一种影响你却执着的,你钻进牛角尖,给你一句不好的话,你就钻进牛角尖去思维,哎呀!如果真的不好的话,怎么办怎么办,一直在里面转转转,让你的理智都失去了,所以没有定力。分灭是说一分一分减灭恶习,是说不能故为愚痴。

愚痴是不了解起心动念的因,再加上你对念头的执着,然后去造业,念头让你生气,你真的生气,念头让你做什么事,你就采取行动去做,要造业啊!所以你有现观的能力观照它,然后这句话不置可否,你晃你的,我根本不把你当作一回事,只要简单不理它就没事了,你就不要去造愚痴业、无明业。

我们为什么会起心动念,当然是外力给你这个念头,你也会照单起心动念,你说啊!这不是我在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害心,没有想要害别人,一个念头给你,哦!这个人对你多不好,对你做了什么伤害你的事情,伤害你的话。如此给你一把火烧起来,你在心里看着它,就是这样吗?根本不置可否!不要马上迷糊掉。若想真的这样,我还受得了,马上采取行动,找他去理论。你不知道这个念头哪里来?这个是真假?还是自己打妄想,根本上还有除瞋心,才会这样子,如果瞋心没有的话,给你一个念头,哎唷!谁,某某人做了一件事,讲了哪一句话,对你很不可理喻的事情,…。但你都没有好心、坏心,它发挥不了作用,根本无明没有,怎么会发挥作用。所以,无明心造成我们愚痴,你对自己起心动念就当真,是很不好。不要太相信你起心动念,如果常常怪人家,你当然自己的习气,会诱发起你这方面的心态。如果没有,别人为了要障碍你,给你一把火烧一下,你又清清楚楚不动心,烧不起来的,所以心态要客观,要能安住自性,不和无明的心念搅和,你便能自在,当下不迷糊,三、五分钟以后就自在,不要当下陷入迷糊境,抓那个境胡思乱想。

黑暗、愚痴、无明、昏暗等等,都是造业的根本,这些都是愚痴的异名,另外我们会犯的愚痴病,烦恼里有覆盖,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覆盖,犯错就犯错,不小心打破佛像或干什么,坦然报告嘛!人家骂就骂,不要说哎呀!糟糕!赶快藏起来。有次我们有一个大陆来的黑观音像,我从来没注意被人家摔破了。因她就赶紧灭尸,久了也不知道有一尊佛像不见。后来听人家讲说被打破,把它藏起来。有时候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这个关系,既然打破就打破,怎么办?顶多被骂一骂就算了,不要隐覆你做不好的事情,该坦荡荡,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在修行时,你做过的大小错误事情都会再现,现时,理智可以控制它,但一般人进入大修行境界,或中阴身现起要现死亡时,这些在现时你都有一种罪恶感,如果在禅修中间,这个念头起,还可以对着它修,修到最后都不动心。如此也许死时,这个事情再冒起来,你也不动心,如果你故意隐瞒这个事情,你要有能力去对付它再起来时,那时你是不是自在,讲起来是没事情。但神精失常的人,每个鸡毛蒜皮的事情,好像世界大战一样是看成那么伟大,那种罪恶感,你控制不了的。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学习坦荡荡,错就错了有什么关系,不要隐覆你所作所为不好的。

狂妄,讲话让人家烦恼,欺诳人家,谄媚,讲一些不是真正心里的话,似是而非,心和嘴巴不合一。昏沈,有时候外力干扰,你也会昏昏沉沉,有时气睹住头,那是自己造成的,不要害怕,要把它化开,怎么化开?总是有方法,观音法门也好,加强气机可用宝瓶气,让它更旺,打开以后就不昏沈了。到哪一个情况,才是不昏沈,就是起心动念很自在,就不会昏沈,如果脑筋还清楚,想事情都想不起来,动念也动不起来,也是浅显的昏沈,反正头是被气压住,压住,一个是你自己造成,一个是外来客邪把你绑住,不让你修行,不管什么境界,你都要化解。

我常常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拜佛,可以达到全身这么动,腰部动动,如果血气慢慢到达头部,也可以化开这里。不管是外力干扰、自己造成,都可以化解头部障碍。妄念,如果妄想是自己可以控制,一警觉提起正念,觉知观照它,它就不想,那是妄想。如果脑筋很清楚,脑筋里又有很多妄想一直出来,一提起正念觉知它也不停,那是你控制不了的,就是妄念。很少人能这么清楚去分别妄想、妄念,但禅修的人,知道唯识的人,要懂得妄想、妄念是什么不同?妄念,现在的心,现在这个心,又抓不住它。如果是妄想是心的形相,是你去创造它,才有心的形相,我不创造它,照道理来讲,它就不见,我不想昨天、今天、明天的事,心的相不应该现起,但现在又可以看到脑筋很多念头在飘飘飘,那就是妄念。

这种妄念是第八意识的法尘在现起,随时都轮流在现,现时,第七意看第八意识有什么东西、影像,它就去抓它,第七识的见分抓它,自己现的自心念,我们心能看到的是第七识的念,不是第八识法尘,是隔一层的,没有开悟的人,是看不到地七识,那第八识法尘更不用讲了。如果真的有开悟自心,第八识起心动念的法尘可以看到,此妄念不必赶它,比如说你在讲经说法,一个念头飘起来,你自己一边在讲,一边可以看着念头,你就会依这个念头内涵讲。

这个念头只是一个开头,一个事情或者两句话,代表一个概念,也许你的觉知,知道要讲这一件事,讲这一句话,这件事,…。例如说哪一个人打坐落跑,讲到打坐落跑,或者禅修时突然间冒出这个人的影像,就要讲到这个人打坐禅修期没完就落跑,算一下已讲了八次,现在老师已讲第九次了,不是我要讲它,因脑筋冒出来此影像,潜意识里面冒出来,不是我故意要讲的,佛性它储存档案,讲到打坐就冒出这个人,是这么讲的,不是我故意想一想,想哪一个人怎么样,无心啦!

这样才能自在,讲了也自在,所以,如果没有特定指某人,我讲某件事,每个人都会以为是在讲我,每个人心里面想都在讲我,是没有特定对像的。也许脑筋里那个佛心它知道,哪一个有这个毛病,哪一个没有。所以,你应该讲这个,讲出来大家都说─在说我,其实我心里没有特定对象。除了打坐落跑者,这当然是有真正案子,这就是妄念。觉知的人,可以观照自心所感知的妄念,也可以知道你到底要说什么法,也不必去刻意想,随性而观照心里面的档案,它会现什么相,你就去依着讲,讲经说法是这么讲的,是很轻松的讲的,讲了结果你们说讲到我,讲到他,那是你们自己心里和佛性的相应。

重新讲一次,妄想、妄念的关系与分别,妄念是你压不住,既然压不住,你就让它去晃,当然不能执着它,压不住也不必执着它,让它去晃晃晃,开悟自心的人,要晃到最后不再晃,不再晃时就清净,那时候才看到自性,原来是没有念头的,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自性离言说,就是这样子。没有一个念头告诉你要这么做,有起心动念该怎么做,那不是你的自性,要嘛!就是你的习气,不然就是外来的护法神,佛菩萨,或冤亲债住要和你捣蛋。

你要分辨清楚,不能执着,妄念也不执着,而且要警觉不要再起妄念,飘到有一天它不会再飘起,再散乱为止。胡思乱想就散乱,一般开悟自心的人,也是进入那种状况,散乱一迷失,配合着行为,人家看起来就怪里怪气的,一边自己想,一边自己去做,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这就和神精病没两样。修行者散乱是可以在心中乱晃,但不要和行为配合,只有佛法才敢对治这个心,才知如何对治它,而且敢大胆的把心门、心扉打开,然后面对它来修。世间禅的人不敢这么做,阿罗汉也不敢面对第八意识去战斗,祂们只是修到第六意识而已,你要了解这个状况,这是随烦恼里的不正知,没有正知正见。有正知见和过去世因果也有关系,如果过去世修佛法,今生一定所知所见都不会太离谱。如果今生邪因缘很多,过去世走的冤枉路很多,就会在外道、邪道里打滚,这些知见都会造成修行上走错路。

学佛法,有般若智慧,好就好在这里,你不会执着,善境界不执着,所以今生还不带来,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把智能、福报带来,其他没有把怪力乱神力量带来,出生以后东西南北各走七步,然后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中国人翻译的,应该不是讲的这么贡高我慢一样,自性最尊贵,不是所有世界里祂最好,这样就有慢心,我们中国人很会翻译。讲完以后倒下去,就是凡夫一个,还是要吃饭,喝牛奶,照样要上课学习,也没有什么神通,后来打坐修行,才开发出色界、无色界的境界,没有说生下来就可以看到什么,有什么能力。

有异能这些都是过去世外道熏习的知见,如果菩萨再来也一样,重头再学起,但祂的知见很正确,祂不会去外道里绕,不会去胡说八道者那里去旁听。为什么?祂没有这种因缘,也有智慧去分辨,哪一个话对,哪一个行为错,从来不会走错路,正知见很重要。若你有这些随烦恼,就是愚痴的一分为体,愚痴病里是以愚痴为体,也是真如体,真如体就会发作,成邪真如。

把我们最熟悉的五个心讲完了,贪心、无贪心、瞋心、慈悲心、愚痴心─不了解因果的心。

 

第六智心─云何智心?谓顺修殊胜增上法者谓是人于种种所说中,皆以智简择此<lb n="0596c14"/>胜此劣、此应受此不应受,取其胜上者而彼<lb n="0596c15"/>行之即是无痴相也,然过人之法,非智力筹量所能及之,唯信者能入耳是故观察<lb n="0596c17"/>世智辩聪难,是彼对治

智心,经典讲谓顺修殊胜增上法,有智慧的人,修殊胜的佛法,戒定慧三学,修得好一点,有增上戒、增上定、增上慧学,也就是说你已经做到一百分,一百分不是满分,还有一百二十分,一百五十分,你再加进去,一百二十分,一百五十分的用功,所以得到了戒,戒守得更好,变成增上戒。定力有了,初步的定转成智慧的定,增上慧。一般戒定慧三学最基本,学到以后,还有更高段,所谓高段就是转一个方向更上一层楼。比如说定,过去世打坐世间禅定可以做到,现在增上定怎么修?修到我不打坐,对人事物这些事情都能自在面对,增加你的般若定,佛法所修的定,这个定当然和你的智慧有关,你有这种增上定就会产生智慧,有智慧增加般若智慧,增加后什么事都看得开,不被黏住的智慧,就变成增上慧。

增上法,原来修到的法再增加,增加不是把定再增加,佛法来讲是讲空,空证到后,就空有不二的空,你修空有不二的空,属于增上的部份。所以,你有智慧吗?修殊胜的佛法、殊胜的增上佛法,大略讲是这样。

凡是以智简择<lb n="0596c14"/>
胜劣而行之心,什么事情都要有智慧,扼要选择好的,把不好的放下,修行上是这么做,这就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什么都练,练了一大堆,有没有用,当然也有用,经验,你的经验,你说:哎呀!我做了这么多,但这个可以不必做,以后就可以直接跳到这边,这是经验法则学来的。如果学工程管理一样,在一个工厂里面刚开始接到一个工作,土法炼钢做做做,突然想到我为什么那么笨,一直用这样呢?我应该可以采取什么步骤来做,你就想出一个比较简捷而快速的方法,同样达到目的,也许更好更快,这是你智慧的心力。

所以,不管是方法、目标、境界,不管如何,你都能很简单有这种智慧来选择,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有的人听金刚经,听了几十年,还是一样,迷迷糊糊,一听到狣圳劣曳入,光念这五个字,观照这五个字,就能往生楞严净土,当是选择这个,一样的道理。所以,要有智慧、能力选择修行过程之间,所遇到好,不好的东西,即是你的智慧心。

 

第七决定心─云何决定心谓遵教命如说奉行(指遵循教命而如说奉行之心;行者若执持此心,对经轨教法所说示者,常易陷于执着僵化,不知因应内外诸法,乃致自我障蔽,故亦属烦恼染污之心。)

遵教命如说奉行,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话,所说的经,不管是对初学,讲的比较浅显,或对高深的菩萨讲的,你都不会起怀疑,而且恭敬的奉行,真正的执行释迦牟尼佛法,所讲经典里的东西,这是决定心,没有怀疑的心是为决定信。我们时机不到的时候,对不知道的法,都抱着怀疑,像我们昨天讲到密法,念这五个字,就可以有如何如何的好处,我昨天也讲声闻乘的人会起怀疑,有这种可能吗?我守戒几十年,修得戒律很完美,也没有修到象样的果位,就光念那五个字就可以,祂会起怀疑。经典讲像智慧不够这些声闻乘的人,不要让祂看到《大日经》、《金刚顶经》,祂们会起怀疑,哪有那么好康的,那么简单的事情,佛法那么容易成吗?

当然要成释迦牟尼佛这种如来佛是很难,但要觉悟的话,打开第八意识,看到你的自心、习气,一个觉知的自性、佛性,和一个无始劫熏习妄想的心,这两个心摆明分离时,你就知道怎么修行,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念这五个字,也是让你进入那种情境,和禅宗打坐一样,有开悟自心的境界,开悟自心后才来修这个心,用觉知的心来对治妄想习气的心,修起来就很简单,管制此心不去管外面的人事物,也不和人家吵架,你管你的心,不要再讲话,不要再和人家辩论,不要争论对错,人家虽然还会继续讲、继续骂,其实骂一阵子,他没有对手自己也算了,管制此心不是很好修吗?佛所说每一个层次的法,对每一个层次的众生讲,你适合哪一种法,不是高不可攀的法,你认为不可能,都有可能,你听到所有经典所说的话,都能如实奉行,就是决定心,没有怀疑心。

藏文所讲,指遵循教命而如说奉行之心,这一句翻译不一样,内容是一样。行者若执持此心,对经文、密教仪轨,释迦牟尼佛种种教法所说的、所显示的法,常易陷于执着僵化,一般人境界或智慧不够就会如此,陷于执着僵化,不知因应内外诸法,外面有什么境界,你应该采取更加一点起步措施,内心起什么烦恼,没有办法安于自己内心的习气,反而陷入经教这么说,你就这么做,所以就很僵硬,自我障蔽,自己障碍自己,蔽住你的真如自性,修到空时,如果还不知何时该转向,然后就可能絶对空,空到底,障碍你的佛心,本来你有灵知灵觉的心,障碍太多变成无知无觉,和石头一样的心,自我障碍自己。如果你自己懂,我定力够,原来佛法是在讲这样,懂了以后就放开,心才能灵活运用,心灵活你才能自在。修行中气旺讲经说法,哪有讲得那么溜,讲得那么溜,一定是什么都放开后的事,如果气不通就讲不快。早期讲经说法是没有录像,那时候说话总是慢吞吞的,听的人心比较急的话,心脏可能会停止,或打瞌睡了。

你看有些大德,哪一个人讲话慢吞吞,就是还在胜性的状态,非常完美解脱的空性里,讲话都是慢吞吞,为什么?他在看讯息有没有送出来,要讲什么话,那个时候是很慢的讲!八识转七识,七识转六识,认知后才能讲,所以他们在那里慢吞吞的讲经说法。有几位大德以前是这样的,不用我讲你们都可以想象是哪几个。没有人从头到尾讲话都一样快的,像机关枪那么快扫,那根本就没有实际修行的体验,才会从头到老,都像这么在讲经说法。

有决定心,经教是经教,你要灵活利用,奉行是奉行,要知道大小乘、显密教,它的重点在哪里?都是经典讲的,解释的又不一样,这些你要善能因应,就像现在我们在学十二极密印图,不管是日本或中国的书都有翻出来,它也是遵教命如说奉行,写在经文里面,问题是你怎么去做,你不会做啊!不会做怎么办?内部的因缘,如果没有到一个时间,没有人来教你─密法,人教人不是真密法,那就不叫真密法,我教你的不是密法,因是人教怎是密,没有人来教您,佛菩萨用意念导引教您,那才是真密法,秘密之法。很奇怪的,看不到人,教你这样、那样你就会了,而且点到头就知道尾,悟力要很强才行。您会觉得很奇怪,教你们这些法,以前我都没讲过,你有决定心来修密法,是时间到了,或我有决定心要修密法时,自然就有那种因缘会现。若是还在瞹眛不明,修显教好,修密教好,那时还在等待,因缘还不成熟,像这个内外因缘很多,举一些例子给你们听。

乃至于不要自己障碍自己,自己障碍自己,故亦属烦恼染污之心,属于烦恼污垢的心,没有决定心,决定心又可以说学法的意念、清净度,够不够格,显教你怎么讲、怎么理解都可以,但是如果守不到空,一个修行程度到时,要怎么学到密教里,这也是有一些轨迹可追循。如懂得狣向先成几,其中,是自性本离言说,为了众生不懂,所以把经典演绎给大家听,如果用钱印经典,当然印真正的经典,如果印一些某些人自己思维的话语,这就是还没有决定心,程度还不够,一直执着这些的话语,当然没有决定心,有的认为懂得很多,却和人家辩来辩去,这样也是心不决定,无真定力故。

决定心不是只有你愿意这么做就好,你要有那个程度,程度很重要,程度够了,就可以接受到什么法,决定心有主观和被动的意愿,你说我很有决定心,我要学无上密法,搞了半天心都不清净,学什么无上密法。经典,显教有显教的法,怎么去执着都没关系,显教的法,都在讲如何去除习气毛病的心,训练不执着的真如性现起,这样才有决定的程度,才可以修决定的密法,这些修行过程中不要变成一种障碍,修显教修到最后还和人家辩论、论战,这样怎么进入密教,密教是三言两语,几个梵字,就可以产生无限力量,这些用嘴巴是无法做到的,是要有清净心的。

(2008.01.20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